首页 常识

蚌埠医学院是一本吗还是二本(为什么安徽蚌埠医学院一个二本院校可以出五个院士?)

2024-11-05 08:02:40浏览: 100

“院士”这一称呼不仅意味着自身学术成果的认可,更代表着自己所就读的院校拥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然而有这样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竟然培养出了五位院士,让人不由得心生疑惑,为何较之广受名气的985、211院校之下,排名靠后的二本院校反而能在院士数量上碾压它们。

为此,有关蚌埠医学院的消息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毕竟像这样能出这么多院士的院校实属少见,那么蚌埠医学院为什么能在这方面胜出呢?

答案就是,因为五位院士都在这一院校学习过。

起源。

在了解到蚌埠医学院作为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能够培养出如此数量的院士后,人们首先想到的一点就是,不孰优孰劣,这是一个“名”校与“非名”校之间水平比拼的一次较量。

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记录,五位在蚌埠医学院就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的研习生最终都选定了在这一院校任教,由此可见,五位院士能够被称为突出的优秀人才,其本身能力也相当优秀,顺带一点的是,这几位院士也并不局限于仅在蚌埠医学院任教过,他们都有着很好的进修经历。

五位来自世纪医学界的未来栋梁从年少时期就有着非常优秀的发展经历,这是很难以忽视的。

既然有无数人想要考入985或211高校供其接下来进军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阶段所用,那么踏足二本高校的学生又怎么会缺少联想更高层次学府的动力?

而蚌埠医学院作为一所二本高校,优先向本校优秀人才发起了邀请,之后这几位学生将自己所学所得带回母校,最终成为母校学科带头人,母校也因此变得卓尔不群。

原来,蚌埠医学院并非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这一名称是改革开放后才由党政领导人员定下来的。

最开始,这一院校并不是设立于安徽省蚌埠市,而是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我国自主建立的西医高等学府,它肩负着培养更多中共医疗人才的使命。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上海市大学生人数陡然增长,在这样的巨变面前,当时上海医科大学理事会决策不再扩建上海医科大学,转而将其分拆成若干个部分,由此将教育资源分布到沪上的其它地方,而便由此诞生了蚌埠医学院。

在这一时期,被分流出去的医学院将师资和人才带到了移居地,当时医学教育仍是一处难求,蚌埠市也因此迎来了教育史上的一大盛事。

然而社会化程度越高,这一院校旗下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起初在上世纪70年代校园内开办了成人教育专业之后,又陆续开办了研究生专业,现在更是将面向国外招生业务开展到了日本等国家,也让学校的社会化程度更上一层楼。

后天的努力。

除了这一二本院校优质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它培养出优秀人才之外,这一院校自身所具备的一项重要因素也与此脱不开关系,那就是它雄厚的师资力量。

其实有很多学校虽然自身师资力量雄厚,但也并不代表它能够因此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因为人才也讲究机缘。

蚌埠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多位杰出人才首先与它自己的学科设置有关,这一学校以白求恩精神为引导,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方向的人才,并且围绕此设立了设有多个优势学科组成组成多样化专业体系。

正是因为这种专业体系可以覆盖到社会上多种领域,所以无论影响力还是专业需求程度都能排进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临床方向。

同时学校还注重科研方向的发展,可以说其发展方向是比较全面的,这种全方位发展的特性令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覆盖各类领域,犹如星星一般闪耀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人才还是他们学校背后都承载着一份伟大的使命,希望是送往儿童医院和心理医院等各大治疗机构中的光,有人选择了理论研究,还有人选择了器械研发等方向,他们无不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回报社会。

实际上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使命,他们从出生时便已开始熬夜学习,刻苦学习。

正是因为这些刻苦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他们选择的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与努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固定休息时间,没有合理作息规律是常态。

如果没有这些勤奋刻苦的人们支撑着经济运行,社会将会变得麻痹不仁,每个人都将成为独行侠。

即使没有他们,我们生活依旧能出现一点两点灵光乍现,但我们能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这就很难说了。

教育认知的改变。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学校而言,一段时间以来,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尽管早年间人们多将目光聚焦于985高校和211高校身上,但随着国家情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他们需要的是经济发展能够盖及到日常生活中,而文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学校不是唯一的标准。

如今,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别人家的孩子并不一定适合自家的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做的事、适合走的人生之路,对比自己可能会发现对方拥有高出自己很多的成绩,但对自己而言那只是别人家的苹果,即使再好也不会归自己所有。

教育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用处,有什么大不了的,也无法成为自己的傲娇资本,人家就是有本事,不是因为学校好,所以认可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众多学生来说,能否考上一所好学校已成为过去式,如今只因来处不同,被贴上了标籤,即985学生、211学生、普通大学学生甚至专科学生等等,但殊不知,如今没有门槛儿的二第三批高校正在努力迎头赶上资源丰富、声名显赫、耀眼夺目的渠道。

这可能就是教育市场真正启蒙觉醒的时候,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在印证着今天比昨天强的人越来越多。

没有哪个学校会静止不动,没有哪个专业会因为社会变化淘汰落后的人才,他们只会改变,只会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有收获!

写到最后

蚌埠医学院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人的努力,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地方或物体,因为物体可能会消失,而人总是会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以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