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全诗及作者(古代诗文名篇赏析:苏轼《题西林壁》)

2024-09-22 10:30:18浏览: 100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近半百的苏轼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调到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去做官,诗人取道江西九江,特地登览了向往已久的庐山。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西林寺时题在墙壁上的。

这是一首借景明理的诗作。前两句写游庐山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人从特定的观察角度表现出庐山峰峦变化、各具姿态的鲜明形象。后两句抒写了独特感受:所以没有能认清庐山全部的真实面貌,只是因为置身其中的缘故。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因角度不同,所以各见一面。而要看清事物,须突破局限,远视旁观。否则是无法认识到它的全貌的。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而没有空洞的说教,读来并不枯燥乏味。

〔注释〕

〔1〕西林:指庐山西林寺,晋朝江州刺史陶范所建,宋代改名乾明寺。

〔2〕"横看"句:宋代姚宽《西溪丛语》:"南山宣律师《感通录》云:庐山七岭共会于东,合而成峰,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自来矣。"侧:侧看的省略。岭:山岭。峰:高而尖的山头。〔3〕远近高低:远近,指不同的距离;高低,指不同的高度。这句一本作"远近看山总不同",意直而尽,兹不取。

〔4〕真面目:事物的真相。这里指庐山的全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