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盛唐李杜指的是哪两位(齐名者"李杜"到底谁更厉害?)

2024-07-09 15:30:21浏览: 100

凡每一个时代,其同时代最伟大的人,必有齐名者,如诗人称"李杜",文称"韩柳",书法家则有"颜柳",画家则并称"吴李"(吴道子与李龙眠)。当时代的气运转动时,必同时可出很多人才也。

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立刻开骂:呸,无聊,没事找事呢吧?李白杜甫都很伟大,你不要在这里妄加评论。


现在讲到盛唐,主要指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此时期最著名诗人为李白、杜甫,并称"李杜",尚有王维。王维、李白同于公元701 年生,杜甫则712 年生,李白与杜甫齐名。李白是最难评论的一位诗人。他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名声远在杜甫之上,是一位社会文学家。但我们至今仍未能肯定他的真姓与籍贯。他住过蜀,说他是蜀人,或说他是鲁人,甚至今日还有人说他是外国人。李白的家世也不清楚。还有,唐代可用诗应考科举,但李白并未考过。李白是流浪的,到东到西,是一位流浪的人士。他的朋友中有很多道士。当他出长安时,有人形容他"仙乐满囊,道书盈箧",可见并非是中国正式的士大夫。

王维是居士,杜甫是严正的读书人,李白则是喜欢讲神仙、武侠的江湖术士,照理是属于下层社会的。王维讲佛教,杜甫讲尧、舜、孔、孟,李白却又是另一种。李白有一位姓汪的朋友,有一次他为李白送行,李白亦作诗,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也因有这首诗而名流千古。

我们以为李白狂歌醉酒,以为他十足是一位"楚狂人"了,但也未必,他讲起文学来却是严肃、固执而守规矩的。他的《古风》第一首,后人推崇他写得极好。世上常有二人齐名,如"韩柳""孔孟""墨荀""陆王"等,虽齐名,但仍以其中一人为较高。此处如李、杜齐名,但以杜甫为高。再说信奉孔孟儒家的杜甫。

杜甫的儒家精神杜甫,襄阳人,字子美。他的祖父杜审言也是诗人,他们家是个文学家庭。他曾居杜陵,自称杜陵布衣。考试未能中举。玄宗时待制集贤院,肃宗时官拜右拾遗,后任华州司功参军,后归依严武,任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遂称他为杜工部。大历中游耒阳时醉酒而卒,年五十九。杜甫幼年时曾到山东、江苏等地。他与李白友好,35岁起到长安,任官职至44岁为止。这一时期是杜甫最为潦倒穷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却作了很多好诗。杜甫44岁那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48岁,杜甫去四川,一直到59岁去世那年,他在生活上较为安定,当地的地方官把他当作"外宾"。此阶段,他的诗在技巧上大有进步,但诗的内容精神方面却比以前逊色得多了。我们最好读他的年谱,根据年谱读他的诗集就等于读他的自传。我们读任何作家的书最好都按次序读其全集。杜甫如一片枯叶,任由狂风吹飘。他是大时代中无足轻重的一粒沙、一片叶,但杜诗变成了史诗,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整个的时代。但我们可以说,对唐诗300年最有贡献的,恐怕要算杜工部了。杜甫最崇拜诸葛亮,他在四川时就住在诸葛亮祠堂旁边,李白则最看重鲁仲连。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境界极高,心胸极伟大。

李白是仙风道骨,老庄风度;杜甫则布帛粟菽,有儒家精神。杜甫有一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甚为震撼人心,使当时乱世流浪者心花怒放。但曾几何时,回纥在唐肃宗时极度骄横,收复中原后,回纥的气焰更嚣张了。杜甫早前写的《北征》等多首诗说明,乞援回纥会造成恶劣后果,如今已一一应验。接着,吐蕃又经常入侵,代宗时,吐蕃联合了边疆的游牧民族吐谷浑等攻占了长安,代宗仓皇逃到陕州。长安两度陷落,并遭到焚毁与劫掠,使杜甫极为痛心。在兵荒马乱、人民痛苦煎熬的日子里,杜甫忧心如焚,直到代宗广德二年,他在四川方才欣闻长安收复,写成排律《伤春五首》,其实都是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的政治诗。

杜甫是诗圣,当时的唐人反对文选派,杜甫却道要"熟精《文选》理","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不觉前贤畏后生"。杜甫也推崇宋玉,又推重苏武、李陵与曹植,还推尊陶渊明、谢灵运等前辈作家,对同时代的李白也极度看重,诗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用庾信、鲍照来比配李太白。杜甫尊重每一位作家,不论今人古人,他们各有不同的技艺本能,好名声不是白白得来,新的是从旧的传承而来,所以今人古人同样值得尊重。杜甫自述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认为写作时,必使字字妥当。他写文章必须要求能达到最高妙的境界。

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即写文章能做到下笔有神,便可以做到老成而没有遗憾了。他还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此意即是,写文章要做到语语惊人,才能代表文学家的全部生命。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独特风格,但却不是唯一的,就像我们既赞美松柏的挺拔,又欣赏牡丹的富丽,神往于水仙的淡雅,又向往于玫瑰的鲜艳一样,我们赞美我国诗歌史上杰出诗人们的各种风格,赞美百花竞艳"风格就是人"。作家的思想感情、美学理想、艺术素养,总是这样那样地渗透到自己的创作风格中:时代、阶级、民族的各种因素,总是这样那样地在作家的创作风格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李白的创作风格,前后略有变化,这与安史之乱前后不同的时代特点有关,也与诗人的生活遭遇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