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误杀瞒天记结局(《误杀》结局只有一个版本)

2024-08-23 10:00:28浏览: 100

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秦沛等主演的剧情犯罪片《误杀》已于12月13日全国公映,至截稿前,该片上映5天票房收获2.83亿,豆瓣评分7.7分,无论是票房和口碑,在同档期电影中都属于佼佼者。

这个成绩,对于第一次执导长片的导演柯汶利来说很兴奋,他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好的成绩,但他相信内地观众的审美,看完电影之后,一定会有一些口碑。

电影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该片也是翻拍自更早的印度影片《较量》),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查手法为家人脱罪的故事。

在改编上,导演在维持原作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在很多细节上做了变动,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影像语言的表达更丰富。不过,有些情节也让观众心存疑惑,比如结尾让父亲去自首的改动,陈冲那句“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的台词让很多观众笑场,新京报独家专访了该片导演柯汶利,针对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为观众答疑解惑。

结局

没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在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结尾,父亲瞒天过海成功复仇,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中国版《误杀》改动比较大,肖央饰演的李维杰最后自首,这个结局是导演柯汶利和6个编剧及监制陈思诚的一致决定,并没有考虑过其他版本的结局。很多观众都认为这种犯罪伏法的结局是因为国内上映的考量,导演柯汶利说这完全是创作上的原因,“我们想探讨得更多一点,不只让观众觉得好爽。肖央饰演的李维杰自首后在警车上有个微笑的镜头,那一刻开始其实才是他真正的自由,这也是我们电影里面想说的”。

逻辑

信息量太大致记忆遗失

片中李维杰用强化记忆的方式把所有证人的记忆搞混,模糊了案发时间,有些观众觉得电影在逻辑上不够严密。导演认为是电影的信息量特别大,观众只看一次的话可能会遗失一些细节,“我们自己做剪辑的时候,逻辑是非常清楚的。第一次李维杰因为要修网络单独出差去罗统;第二次,误杀后,李维杰带着全家人出游罗统;第三次,一家人再次到罗统和证人交谈,给他们洗脑。”

群戏

拳赛找了2000多群演

片中有几场大群戏特别难拍,一场是泰拳馆的戏,是在一个废墟上搭的景,导演说,他们从泰国当地找了2000多名群演,拳手也找的泰国真实拳手,“打拳还是真正的拳手打起来比较好看”。另一个重头戏是挖坟那场雨戏,这场戏又必须要在三天半内拍摄完成,几乎所有主要演员都到齐了,调度更难,“地上非常泥泞,一站脚就陷进泥里,工作人员移动起来特别不方便”。

镜头

升格是为了制造反差

电影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比如泰拳打斗和妻女遭受暴力、警察逼供和李维杰事先训练家人应对的平行剪切镜头,这些是导演在剧本阶段就设计好的,“我们想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让整个故事更饱满”。

挖坟的那场戏,导演用了大量特写的升格镜头去拍摄几位主角,之所以选择这种镜头语言,导演想制造一动一静的反差效果,“你必须要渲染一个情绪,用升格拍摄脸的特写,借由雨来呈现每一个人脸上的细微表情,雨是动的,但人是静的,一个很大的反差会制造一个截然不一样的气氛。”

笑场

“查观影记录”触动影迷

片中陈冲饰演的警长拉韫从李维杰喜欢看电影找到突破口,要求“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这句台词在影院引起不少观众的笑场,对于笑场,导演不太理解,按“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界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这个思路去推论,查一下观影记录,“我觉得挺合理的,没毛病。豆瓣网友可能会觉得说,他们都是影迷,这句话可能跟他们比较贴近,他们笑可能是因为觉得有感触。”

尾声

秦沛最后一笑意味长

影片最后,作为曾经给李维杰作证的老朋友——秦沛饰演的颂恩,被记者追问,如何看待李维杰这个人,秦沛面对镜头一句话都没说,最后只露出了一个微笑。这个镜头让人联想到了《杀人回忆》结尾宋康昊直面镜头的一幕。对于该镜头,导演表示想给观众一些留白。颂恩一开始认为李维杰是大好人,但最后真相大白,他其实会有不同想法,“我们看到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人。很多时候是看我们站在哪一方立场,所以最后的结局也是我们希望给观众的一些反思。”

相关推荐